【新智元导读】梵高、蒙娜丽莎、维纳斯、毕加索、草间弥生……这些世界名画的主角和画家们忽然复活,穿上时装走上T台,这个AI视频,已经全网刷爆了!视觉盛宴,泪点拉满,这场穿越时空的艺术秀,让全网震撼。

  随后,T台上走出来身着时装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,维纳斯在贝壳中诞生,克里姆特的《吻》被神还原,画家本人在台下看着这一幕,都被打动了……

  借助AI,他们不仅让世界名画和其中的角色纷纷复活,化身成了「T台模特」,甚至还煞有介事地让大师们分享起了「幕后故事」。

  于是,我们有幸看到如此栩栩如生的画面:梵高饱含激情的旋转星夜、达利的超现实梦境、弗里达的鲜活自画像……

  梵高突然想办一场「活·画展」,于是邀请了众多大师来帮忙:高迪担任建筑总监,达芬奇担任舞台技术总监,弗里达是服装与造型总监……

  于是,运用顶尖AI技术,ODDY工作室打造了超写实视频「Masterpiece Art Runway」《名作艺术秀》,内容令人惊叹,故事引人入胜,奇幻世界栩栩呈现。

  不过,这次的设计理念与众不同:建筑本身要成为美,要为空间注入生命。(高迪认为:建筑本身必须成为一座舞台,从而让艺术品更加璀璨。)

  安东尼奥·高迪(西班牙语:Antonio Gaudí) 被视为新艺术运动「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」的代表性人物之一,多处世界遗产的设计师

  因此,这次设计过程也与众不同:如同培育一个有机生命体般,让建筑自然生长。自然本身并无冗余的装饰,所以,结构即美。

  梵高告诉我们:「这并不是传统的广告,而是创造一个瞬间,一件人们可以发现的艺术品,激发人们对接下来发生什么的好奇心。」

  之前的一次争吵后,梵高割下了左耳,入住法国圣保罗德莫索勒精神病院接受治疗。在朝东的窗户,他看到此景,得到灵感,创作了名作《星夜》(The Starry Night):

  夜空中盘旋的星光,仿佛他心中喷薄而出的激情。所以,梵高渴望将《蒙娜·丽莎》也置于这片星空之下,并立刻向主人公发出了邀请。

  《戴珍珠耳环的少女》由十七世纪荷兰画家扬·维米尔所作,被誉为「北方的蒙娜丽莎」。许多艺术书籍的封面都采用了这幅画,甚至有猫版仿作致敬原作。

  《维纳斯的诞生》(意大利语:Nascita di Venere),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桑德罗·波提切利(Sandro Botticelli )最著名的作品之一,这件作品根据长诗《吉奥斯特纳》而作,描述罗马神话中女神维纳斯从海中诞生的情景

  当看到维纳斯从贝壳中诞生,那一刻,全场观众都屏住了呼吸。而接下来,波提切利的另一名画《春》,也被T台模特们栩栩如生地还原了出来。

  20世纪早期的经典画作《吻》(德语:Der Kuss)是画家古斯塔夫·克里姆特的代表画作之一,也是他最受欢迎的作品。这是幅象征主义的代表性画作,呈现出一对相拥的恋人,他们的身体借由长袍缠绕在一起。

  米开朗琪罗的《亚当的诞生》,在观众们眼前被还原了出来,人物的每一根肌肉线条、每一丝表情的纹路,都如此清晰可见。

  达利,全名萨尔瓦多·达利(Salvador Dalí),因超现实主义作品而闻名。他与毕加索和米罗,一同被认为是西班牙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位画家

  他的一生留下了500件素描,2000多幅油画及2700封信件。足迹由巴黎大街到地中海岸,从法国到伦敦、威尼斯、挪威,在各地旅行写生,留下无数的作品。

  在这场时装秀里,他想要捕捉的,正是模特走来的那一刹那:光线击中布料,流光溢彩——就是那个瞬间。

  日后其他画家的印象派作品,也得到了人们更多的认可和喜爱,比如马蒂斯的《舞蹈》,修拉的《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》。

  突然间,天空变得血红。他感受到一阵忧郁,于是停下脚步,靠着栏杆,感觉火红的天空像鲜血一样挂在上面,刺向蓝黑色的峡湾和城市。

  2023年11月8日,纽约苏富比,1932年油画《戴手表的女人》以1.39亿美元拍卖成交,成为迄今拍卖成交价第二高的毕加索画作。

  35次手术,弗里达最终失去右腿。她说:「我画自画像,因为我常独处,也因为我是我自己最了解的主题。」

  于是,她55%的画作是自画像——心脏、脊椎如破碎的立柱、身体被钢钉贯穿。但痛苦并非终点,而是她与命运谈判的筹码。

  我渴望模特们行走时所承载的,不只是美,更是她们自身的力量、她们的伤疤,以及她们引以为傲的故事。因为那,才是真正鲜活的艺术。

  比如雨果·辛伯格《受伤的天使》,亨利·卢《沉睡的吉普赛人》,迭戈·委拉斯开兹的《宫娥》等等,都是绝对是不容错过的奇观。

  他的著名作品中,有一幅不断复制家喻户晓的金宝汤图案,而最常出现的是名人以及人们熟悉的事物,比如玛丽莲·梦露和埃尔维斯·普雷斯利。

  她被公认为日本最杰出、最成功的在世艺术家之一,同时也是全球最畅销女性艺术家。 她的作品,影响了众多同时代的艺术家。

  她的艺术密码,始于童年那场永不消散的幻觉——花朵在墙壁蔓延,圆点爬满窗棂,网状幻象从天花板垂下,最终包裹她的躯体,吞噬整个宇宙。

  这场与精神疾病的漫长博弈,化作她笔下尽波点世界:便利店标签成为艺术符咒,贴纸堆叠成自我救赎的阶梯。

 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,她一直居住在一家精神卫生机构。目前住在东京的心理治疗所中,继续从事艺术创作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